有人說,小時候最喜歡干的差事就是去打醬油。
然后小朋友可以會用剩下的錢買顆糖或者一根雪糕,就這么一路吃著跑回家~
現如今童年記憶里的畫面雖然已經一去不復返,打醬油也成為了歷史,但美味的醬香依舊在時光中代代傳承。作為每一個家庭都離不開的調味品,醬油的選擇對國人的食品安全意義重大。
那么,從以前單一的打醬油,到今天琳瑯滿目的醬油選擇,你知道醬油的歷史,以及如何分類嗎?
不同醬油的特色、用途和區別又有哪些呢?
而醬油的分類,則分為生抽和老抽。
那么為什么會有“抽”這個字呢?這主要是和醬油的制作工藝有關。
醬油是以大豆、小麥為主要原料,經微生物發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、香、味的液體調味品。此處的“抽”,指的是“提取”的意思。
一般來說,在醬油的發酵制作過程中,第一次抽出來的醬油被稱為“頭抽油”,接下來把原料拿回去繼續二次發酵再抽出來的稱為“二抽油”,第三次被發酵抽出的稱為“三抽油”。
從口感來說頭抽最鮮美,二抽次之,三抽最淡。
目前超市售賣的生抽,一般是將頭抽油、二抽油、三抽油按照比例混合之后的醬油。
它顏色較淺、味道鮮美,更適合于涼拌,或者是一些清炒,口味比較淡的菜系。
一碗大米飯,加上少許花生油、醬油,就成了香噴噴的美味“醬油飯”,相信肯定是不少人童年的美好回憶。
順著回憶里咸鮮可口的味道,在這個國慶團圓的“宅家游”里,長康建議,也不妨考慮和小孩子一起聊聊曾經的“打醬油”往事,學一學最新的醬油小知識。
不一定要人擠人,就在家庭的廚房美食街,帶領孩子認識廚房用品,做一做美食,在融洽親子關系的同時,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,責任感和幸福感,也可以一起度過一個幸福的小長假!